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為抓手,全力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立足自身實際,發揮特色優勢,切實推動主題教育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彼此貫通,各個任務統籌開展、同步推進,開創了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一、理論學習方面——在“聯合學”上“涵養正氣”
扎實的政治理論是思想的根基,是充沛正氣的根源。按照省衛生健康委黨組主題教育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副處以上干部統一參加衛健委讀書班,并以4個黨支部為單元,15名黨員分別參加支部理論學習、專題研討、案例分享等,通過聯學、研學、共學等形式,推動主題教育理論學習在我局干部中走深、走實、走心。除著重學習中央指定的8種書目外,還在局長辦公會、各個處室的處務會上以“第一議題”的形式深入學習黨中央近期重要文件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時結合國家衛生健康事業和中醫藥發展改革等相關文件政策開展學習并貫徹落實。
二、調查研究方面——在“廣覆蓋”中“辨證把脈”
深入的調查研究是把準問題的基礎,是辨證論治的前提。局領導帶領各處室以實事求是的作風,深入99個基層單位開展實地調查研究,座談訪談502人次,隨機走訪黨員群眾183人次,征求意見建議48個。形成調研問題12個,11個問題為“自己查”的“小切口”問題,問題涉及民生保障—醫療、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兩大類別,聚焦全省中醫藥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出現的“堵點”“痛點”;每個問題均列舉了2條以上、科學合理、成效可預的“條目式”辦理措施,目前11個調研問題辦結完畢。在部分中醫醫院反映我省中藥制劑調劑使用率不高、結算不便、醫保受限等的問題上,局領導先后深入6家中藥制劑調出調入醫療機構,摸底全省醫療機構139個調劑品種的調劑情況,梳理出9個方面的問題,協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省稅務局、省財政廳、省醫保局4個廳局機構,聯動發力,化解難題。
三、檢視整改方面——在“扎實干”上“開具良方”
有力的整治整改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遣方用藥的核心。根據調研情況,省中醫藥局梳理形成了整治整改問題13個,以問題為導向,組織開展專題研究3次,深入推進整治整改工作,制訂相應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標,目前已整改銷號12個。先后印發《關于開展中醫類診所及門診部規范執業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等整治方案5個,整頓規范業內工作;協調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等廳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在區域DRG付費中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通知》等文件2個,助推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出臺《中醫藥康養旅游省級示范體驗基地建設指南》等行業規范性政策文件4個。通過建章立制有效防止問題反彈,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為我省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體系支撐。
四、推動發展方面——在“拓新局”上“強健體魄”
高效的事業發展是檢驗成效的標準,是主題教育的目標。聚焦我省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這一核心,一是從“強人才”入手,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通過中醫藥六大層次人才培養,國醫大師增加到4名、全國名中醫增加到3名,岐黃學者實現了零的突破,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2600余人、中西醫結合人才5540人、確有專長中醫醫師619名,在全國率先出臺5個專業的中職學校和7個專業的高職學校中醫藥類專業設置標準。預計“十四五”末,中醫藥領軍人才將達到15人左右,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將達到120人左右,中醫藥骨干人才將超過500人。二是從“揚文化”入手,推動中醫藥融入生活,印發《湖南省2023年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工作方案》,連續3年開展全省基層中醫藥文化科普傳播骨干人才培訓,建設完善5個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推廣株洲炎帝陵等一批文化地標,建設140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組織14個市州開展了28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全省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進一步提升。三是從“小切口”入手,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從道地藥材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和中醫藥康養旅游示范體驗基地等方面入手,圍繞大基地、大企業、大品種、大品牌、大市場,在全省14個市州開展中醫藥產業發展大調研,通過專家現場技術指導、專場培訓、項目建設等方式,找準產業發展的難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促進全省中醫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華康)